作者:安娜.林布克(Anna Lembke)
我們都活在「多巴胺國度」之中在當今社會,幾乎所有人都在追求快樂——滑手機、打遊戲、看劇(各種數位毒品)、吃美食,甚至是購物、社交媒體成癮等,這些行為無不與大腦中的「多巴胺」息息相關。
為什麼在一個人類富裕、自由、醫學發展達到空前的年代,我們會一副痛苦與日俱增的模樣?
在《多巴胺國度》這本書中,作者安娜.林布克(Anna Lembke)以精神科醫生的角度,探討現代社會如何被「快樂成癮」所操控,並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,幫助我們擺脫過度刺激,重新找到身心的平衡。
內容目錄
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,有一台自己專屬的自慰機器
或許在你眼中,特定的成癮行為,第一次聽到時或許滿不能接受的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
沒有人不在逃避痛苦,差別只在於有些人靠吃藥,有些人靠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個不停。
作者提及自己過往的成癮行為「大尺度、情慾描繪的言情小說」,一完食某本電子書馬上開始下一本,寧可讀研情小說也不社交、不做飯、不睡覺、不關心小孩…等,逐漸體驗的過程越來越不重要,句法、風格、場景都可以拋開,她只想「哈一口」。
當時,作者既沒有心理創傷、顛沛流離、貧窮、失業等任何成癮危險因子,但依舊不由自主退到遐想的世界裡。
*廣義的癮頭是不惜傷害自己與他人也要進行下去,具持續性、強迫性的行為模式,如賭博、電玩、性愛都是。
即使你不想,仍被巴胺控制著
多巴胺是其中最重要參與「大腦獎勵流程」的神經傳導物質,讓人產生「想獲得」的動機,其角色甚至於比獎勵本身的快感更大。也就是說「喜不喜歡」已經不是重點,重點是「想不想要」。
當實驗老鼠因被改造而無法製造多巴胺時,他們就不再覓食,即便食物就在旁邊,照樣會餓死,但如果直接把食物餵到嘴裡,仍然會吃得津津有味,喜歡仍在但已無想要的動機。
多巴胺增量 | |
---|---|
巧克力 | 55% |
性行爲 | 100% |
尼古丁 | 150% |
古柯鹼 | 225% |
安非他命 | 1,000% |
*高多巴胺物質:會觸發腦部的獎勵路徑,從而釋放大量多巴胺。
多巴胺的運作原理:快樂與痛苦的平衡
快樂與痛苦的處理在大腦中有重疊的地方,白話文就是,快樂與痛苦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,維持腦內平衡。
正如一個天秤,當我們尋求快樂行為(巧克力、社群媒體、購物…等),天秤導向快樂這一側時,腦內的自我節機制會把桿秤往回拉從而恢復平衡,但在天秤恢復平衡後會繼續矯枉過正,讓秤桿導向痛苦這端,而不停反覆的過程因為調節問題,就會需要更多的劑量才能取得相通的刺激。
- 短暫的快樂會帶來長期的痛苦:過度使用社交媒體,短時間內帶來愉悅感,但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焦慮、失眠或注意力下降。
- 劑量加重才能取得過往爽度:頻繁對多巴胺刺激,大腦的自我調節機制,要獲得相同刺激,只能不斷加重劑量。
作者特別提及「平衡」只是一種簡單說法,大腦運作複雜度無法完整用天秤比喻,譬如我們吃辣的時候,可以快樂與痛苦並存,甚至部分人一開始就不是平衡的天平,有憂鬱、焦慮、慢性病的人,一開始就拿著傾向一邊的秤,或許也解釋了為何精神病患者更容易對癮頭沒有抵抗力。
「多巴胺戒斷」:擺脫快樂成癮的關鍵
作者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建議:進行「多巴胺戒斷」(Dopamine Detox),具體做法如下:
- D(Data)資料 :代表開始收集消費的簡單資料,例如個案用的毒品類型、用量、頻率。
- O(Objectives)目的:即使看似不合理的行為,其背後也會有屬於個人的邏輯,理由五花八門,像是尋開心、紓解無聊、控制焦慮…等
- P(Problems)問題:此類行為衍伸的問題,高多巴胺毒品不可能全無問題,如健康、人際關係、到得問題。
- A(Abstinence)禁慾:如滑手機、打電動、甜食,禁慾是恢復身體恆定狀態不可少的過程,也能讓我們重新用較少的獎勵獲得愉悅,書中提及戒斷的時間四周通常足夠。
- **M(Mindfullness)正念:**不帶成見的觀察當下在做什麼的能力,留意是否有焦躁、無聊、甚至渴望回到原本的行為,讓自己去包容這些情緒。
- I(Insight)病識感:只要戒斷這類行為足夠的時間,病識感就能清楚浮現。病識感只要還在用毒的一天,就不可能出現。
- N(Next Steps)下一步:完成四周的戒斷後,接下來的打算?是回歸過去的行為,還是維持現有模式。
- E(Experiment)實驗:在這個點上,病患會恢復至快樂與痛苦平衡點,不論是否持續戒斷,都需實驗不同的執行方式,釐清哪種做法有效與無效。
這個方法的核心在於讓大腦從高強度的快樂刺激中「休息」,重新校準對快樂的感知。
快樂的真正來源:意義與耐心
書中強調,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快速、短暫的刺激,而是來自「有意義的行動」。
- 長期的努力帶來更大的滿足:如健身、閱讀、寫作,這些活動雖然不會立刻帶來強烈的快樂,但長遠來看卻能讓我們更滿足。
- 接受適量的痛苦:偶爾的無聊、延遲滿足,能讓我們更珍惜簡單的快樂,提升對生活的滿足感。
找回對輕微不舒適的耐受力
多巴胺國度,側面反映了現在人有多討厭「痛苦」、「不舒適」,無時無刻需要分散注意,娛樂哪怕一秒都不能停,這種「潔癖」反而過度妖魔化,將自己投身於四周都是軟墊的房間固然不會受傷,但也失去適應世界的機會,正如塔雷伯在<反脆弱>中提及的概念,於日常生活中承受適度的挑戰,會使你更加強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