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e with zero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,透過記憶股息反覆獲取快樂!

<Die with zero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>
從書名就可以看出大致內容,就是這麼直白。

試著說服總是只存錢但不怎麼花錢的人,去多購買人生體驗,而非無限延遲享受。

說到底就是『選擇』的概念或是我更喜歡說『平衡』。既不想當一個只會低頭存錢的人,也不想當一個拿不出半毛錢的人。

『平衡』是極高頻率出現在我腦海中的字詞,尤其在說服自己慾望時特別有幫助。

平衡不只意味著你做出了選擇,也代表接受伴隨而來的負面影響,相對較難的在於人性總會更關注這些負面影響而非好處。

在電商界,經營品牌、經營平台,兩種角色的人會互相羨慕,就是未做到平衡。經營平台的人只要能拿到最低批發價,把商品丟到平台上放著,基本不用擔心沒人買,但問題在於毛利很低,而經營品牌毛利相對高很多,但沒做行銷推廣時是不會有人理你的。

既要好賣又要毛利高,想要兼顧所有選擇的好處,而不接受任何負面影響,這種幻想只會帶來更多焦慮。

至少平衡這件事到現在還是持續讓我感受到平靜,知道什麼該做不該做、知道哪些幻想不切實際。

別把你的錢留到死

快樂不只當下,『記憶股息』能反覆獲得快樂!

人是有記憶的動物,花錢創造好的體驗,除了當下的開心,也會換轉換成記憶,在未來不定期帶來歡樂,如同金錢的複利,也是一種長期投資。

不過這讓我想到,不快樂也是有記憶股息的,以前天真以為憂鬱,也許多陪伴很快就好,並不知道有些人背負很多不快樂記憶股息好幾年,能抵消嗎?也許終有一天,只希望我看到的悲傷並不是冰山一角。

總結來看內容蠻好的,但有種違和感,不知道是翻譯關係、又或許原意就是如此,文字讓我感到強烈的說服,不是建議。

就像,塔雷伯在<不對稱陷阱>裡面提到的切身利益概念(這本我真的愛死),對於作者而言,書中強烈說服你的所有內容,對他來說幾乎無風險。
你完全信他,成功了那很棒
你完全信他,失敗了也不關他的事

如果在平行世界中,文字創作者需承擔讀者看過文字後的部分延伸行為,透過這種方式綁定風險時,讀者的行為會影響到作者的切身利益,也許作者在文字上就不會如此強烈,而是飽有更廣的想像空間。

不需承擔風險時,容易是絕對的黑或白,誰都是大師並理直氣壯的說。
這或許也不是個問題,問題是我們還全盤接受。很像在嘴砲,但這是一本不錯的書,可以來看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