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懂所有電子商務經營模式,電商營運必知關鍵要素!

電商經營、電子商務操作的門檻越來越低,金流、物流、貨源、存貨這些過去的障礙早就不是問題了,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個人賣家、品牌商入駐,人人都可以做電商,但真正能在電子商務存活的有多少

不懂任何電商經營策略就貿然進入,個人賣家不用說,品牌商也不容易成功,想單靠品牌名聲站穩「電商市場」也沒有那麼容易,越來越多小商家在電商行銷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,大品牌真的能靠名聲就獲勝?

電商趨勢告訴你,做電商勢在必行

「電商早就是不得不進入的戰場。」為什麼會這樣說?

從經濟部近年的數據統計報告來看,台灣電商每年的營收成長率都穩定超出的5%,在2019也突破2000億大關,佔整體零售業的比重也是逐年提升,代表著市場份額提升,且越來越多企業重心轉往電商。

資料來源

相較於國外電商的快速成長,台灣的速度其實不算快,2020全世界電商對於零售的佔比已經上升至15%(台灣目前5%)。

資料來源

消費者行為改變,造就了如今的電商趨勢,金錢逐漸轉往線上,線下仍然重要,但電商已經是不得不考慮的戰場。

什麼是電子商務(Ecommerce)?

「電商好像很好賺,我想做電商。」 常常聽到身邊人在說,到到底什麼是電商?

電子商務(Ecommerce)的本質就買賣產品/服務的地點轉移到網路上,不論是經營電商大賣場、官方網站、FB社團買賣都屬於電子商務的範疇。

科技的進步,比起過去的線下交易,賣家的開店成本低、可累積消費者數據、販售給國外消費者,而買家自然不用說,快速買到國外產品、24小時購物…等都是線下交易無法提供的。

電商平台型式(平台/自架/第三方)

決定要做電商時,產品/服務該如何傳遞給消費者呢?目前電商經營主要是透過以下三種平台:

  1. 網路開店平台:網路開店平台使用的是現成的網站模板,系統開發商開發出適合電商經營的平台。優點在於許多電商必備功能、金流物流都不用擔心,比較大的缺點是通常需要綁約(年約居多),後續想換廠商時,除了時間成本外、數據資料幾乎是無法轉移的,而國內比較知名廠商像是Meepshop91appshoplinecyberbiz…等都屬於系統開發商。(延伸閱讀:2020最新-台灣電商開店平台比較懶人包網路開店)
  2. 自行架設開店平台:從零開始自行架設,不依靠現有的開店平台,市面多半是用WooCommerce架設居多,優點在於網站彈性大、客制需求,缺點則是耗費人力成本,所有電商必備功能,像是購物車系統、會員系統、金物流,都必須自己架設。
  3. 第三方電商平台:第三方平台指的就是一些大商城,如台灣的主流電商平台Pchome、蝦皮、momo購物、樂天、yahoo拍賣商城,海外知名的電商平台如Amazon、eBay、Lazada、淘寶,這類型的平台必須聚集大量的流量,才能吸引電商賣家進駐,此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平台自帶流量,不需付費就有人會光臨你的店,缺點則是數據資料、會員資料都歸平台擁有。(延伸閱讀:生活 Top 10台灣十大網路購物電商平台排名)

電商平台商業類型

(1) B2B – Business to Business

B2B模式是企業對企業之間的交易。常見的實體商品交易,像是原物料、廠房設備,而無實體的系統服務、軟體也越來越常見,例如電子報寄送服務、pos系統公司、Google雲端服務…等目標顧客為企業的公司。

*B2B電子商務業務通常需要更多的啟動資金。

(2)B2C – Business to Consumer

B2C模式是企業對消費者之間的交易,是最常見的模式,企業將產品、服務出售給消費者。

例如PChome線上購物Friday購物Momo都是,就是B2C的電商平台,上面都是各大品牌商販售的產品。

(3)C2C – Consumer to Consumer

C2C模式是消費者對消費者之間的交易,C2C模式下都會有平台的整合,例如蝦皮、Yahoo拍賣都算是整合個人賣家與吸引買家的平台,此外airbnb住宿、kkday旅遊也都算是這類型。

(4)C2B – Consumer to Business

C2B模式是消費者對企業之間的交易,通常服務類型的產品更常見,舉例來說 Tasker 接案平台,企業可以在上面找到各式的人才,此外,像是提供自身網站流量給企業的聯盟行銷 (Affiliate Marketing)、部落客行銷都包含在此模式中。

電商平台經營模式

(1)供應商直運 (Drop Shipping):

供應商直運 (Drop Shipping)模式下,你只需負責「產品推廣、取得訂單」,至於產品出貨、包裝、物流、售後保固皆由供應商負責,不會有任何存貨、庫存管理的壓力,進入門檻極低,網路上不少影片再挑戰24小時透過Dropshipping,可以創造多少獲利,蠻有趣的可以看看。

你的角色像是一個選貨人,必須不斷找尋高潛力產品進行推廣,透過投放廣告、電商平台上架、團購主/網紅合作推廣產品,從中賺取差價,通常獲利會在產品售價的10~20%之間,此種模式要注意的是:

  • 供應商的品質:若是產品出貨慢、易出包,被留下負評的會是你,而不是供應商。
  • 難以經營品牌:這種模式下你就是一個選貨人,難以獨立出自己的品牌。
  • 產品獲利週期短:某產品爆紅,會瞬間吸引許多Dropshipping的賣家,大家的產品大同小異再加上供應者過多,最後存活的只有花費最多行銷成本、或最早進入的賣家,而其他賣家又只能陷入無限找產品的循環。

個人建議:

Dropshipping仍然是可以獲利的模式之一,但營運中期/後期要降低Dropshipping在電商的營運比重,有些人把Dropshipping視為一個前期測試產品是否有銷售潛力的手法,一旦確認產品可行,便開始自己進貨囤貨。

(2)批發和倉儲 (Wholesaling and Warehousing)

批發和倉儲該模式是由供應商全程負責到尾,供應商可以是製造商、大批發商、甚至個人賣家,與Dropshipping相比,供應商必須管理庫存、包裝、出貨…等。

許多蝦皮個人賣家也算是這種模式,透過少量進貨來銷售,仍必須管理少量庫存、包裝、出貨…等,此種模式要注意的是:

  • 存貨/倉儲成本:先批發產品而後販售,必然有存貨與倉儲壓力。
  • 人力成本:該模式不只要負責推廣,收到訂單的後續流程也必須一手包辦。

個人建議:

若你是個賣家,從少量進貨開始,寧願出貨慢也不要積一堆庫存,先確立產品潛力,才想著擴大。

(3)自有品牌和代工製造 (Private Labeling and Manufacturing)

只要你有好的產品構想,透過與代工廠的合作,交由代工廠來量化該產品,至於出貨的負責人可以是代工廠或是你自己(兩種都常見),國外比較這種多類似案例,好比Moshi Leather Bag皮包製造商,你可以與對方合作,自己完成皮包的設計,從皮革材料、顏色、拉鍊…等由你來指定。

此種模式也可以作為市場測試,先將產品製造壓力交給代工,後續看市場回饋,在看自己是否要投入產品製程設備、設廠…等,此種模式最應該注意的在是:

  • 數量壓力:想請別人代工,除了有最低數量外,數量過低拿到的產品價格自然高。
  • 產品了解度:當產品製作交由你的想法,那你自然必須具備這個產品的深度知識。

(4)白牌商品 (White Labeling)

白牌商品就是你使用代工廠現在或過去的產品來販售,但產品的品牌是掛你的,俗稱「貼牌」。

此種模式最應該注意的在是:

  • 進貨成本:當製造商願意幫你貼牌,通常都會有一定的數量要求,以我之前接觸過的國內保健食品商,對方的要求就是至少超過500罐。
  • 存貨壓力:最低數量的進貨限制,代表的就是產品存貨壓力。

個人建議:

該模式最重要的是「選品」,只要產品力夠強,後續的存貨壓力低以外、也有更多籌碼跟代工廠的談判(你沒有量,講話沒人理你…)。

(5)訂閱制 (Subscription E-commerce)

訂閱制顧名思義,賣家定期將產品寄送給消費者,通常都是消費性產品較多,賣家可以獲得最大的好處就在於穩定的金流。

知名案例DollarShave Club,非常建議大家去逛逛這個網站,很棒很特別的訂閱制電商,由於其販售的消費性產品需要定期更換、刮鬍泡、刮鬍刀刀片…等,他們就有針對該問題提出每兩個月寄送一次補充包的方案。

電商產品模式 (單品/深化/廣化)

確認了經營對象、經營模式,那產品的佈局呢?產品本質好壞固然重要,但佈局仍不可馬虎,以下是常見的三種產品佈局:

  • 單一產品 (Single Product Model)

單一產品模型是將所有成本、研發都放在單品上,針對特定客群持續推廣,最常見的是系統軟體公司,像是Mailchimp永遠都專注在edm系統的更新與研發,Snooz也是單品電商的範例,專注販售協助入眠的抗噪機,單品的優點在於可以深入了解客群、客群對於產品的反應、在意的事情,而後立即調整讓產品力更為提升,只要方向正確可以拉攏到一群專屬於你的粉絲。

但缺點在於風險較高,若是你對市場的需求與競爭判斷錯誤,將會有巨額的損失,且單品模式下的營收較難突破,你能衝「購買人數」但卻較難提升「訂單金額」。

如果你對市場判斷有絕對的信心,並且競爭不算激烈,那可能會適合你。

  • 單一類別 (Single Category)

單一類別模式下,仍然是專注在特定目標客群上,但是根據目標客群的需求、痛點而延伸至更多的產品,很多「單一產品模式」取得成功後,便會轉往單一類別模式,就好比針對失眠客群的Snooz,若是抗噪機成功打入市場,後續便可以擴增產品線,像是針對失眠客群研發的枕頭、床墊…等。

此種模式較容易在特定的利基市場建立權威與信任感,但要小心類別是否過大,就好比主打「真皮製包包」取得成功比起主打「包包」來的容易成功,也更容易定調自己的客群與品牌聯想。

  • 複數類別 (Multiple Category)

複數類別模式比起單一類別又更為複雜,必須跟不同的供應商、物流、倉儲打交道,因此運行所需的成本最高,通常較適合已經在實體零售中取得成功,準備進入電子商務的企業,而隨著電商市場的餅的擴大,負數類別模式的大品牌進入電商的趨勢也逐漸上升

電商經營、電商行銷成功要素

怎麼在電商市場裡面脫穎而出?回歸到商業的的幾個要素:市場需求、競爭對手、產品本質、行銷推廣

1. 市場需求判斷:

要如何判斷產品/服務/idea有沒有對應的市場呢?簡單的用兩個指標來看:

  • 市場聲量:你要出售的商品,有人在討論嗎?現在市場的熱度是高還是低,常見的方法可以透過觀察社群、新聞媒體、Youtube…等的討論度以及關鍵字搜尋量高低、甚至是眾籌平台也都是觀察市場量的方法之一,以下是使用Google關鍵字規劃工具來看關鍵字對應的搜尋量。

  • 聲量趨勢:了解市場的需求變動,才能避免誤區,也許這個熱度只是短期的?以下是透過Google搜尋趨勢來了解整體市場需求的變動,像是以下範例為「口罩」的聲量變化。

2.競爭對手:

觀察自己進入市場後,會面臨的競爭情況,以下是幾個問題可以思考:

  • 市場是否已被競爭對手飽和?
  • 競業是否有明確的解決痛點?
  • 競業是否存在你可以解決的弱點?

如果市場乍看一堆競爭對手,就意味著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競業實際是否運行良好,是否有調整的空間。

3.產品潛力:

初步判定有相對應的市場後,必須再對市場做更深入的調查,包含同質性產品、替代性產品有哪些,而這些產品優缺點、產品價位以及消費者實際的回饋又是怎樣,實際操作時可以透過電商平台,如蝦皮、amzon來看看底下的評論、FB社群留言的討論…等。

產品研究過程也可以特別留意「產品使用前/中/後」、「產品使用情境」,這些都可以作為後續擴增產品線的靈感。

4.行銷推廣:

理想上我們總認為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,不怕賣不出去,但事實是你幾乎找不到「電商市場現在還沒有出現」的產品,缺的不是產品,而是如何去包裝、切入消費者通點、推廣策略…等來做出與他人的差異。

行銷推廣可以說的太多,回歸購買本質來看,電商市場給了消費者太多的選擇,就好像我今天想購買「木紋地板」,光是蝦皮就有超過百款、而Pchome、松果購物、生活工場、yahoo購物中心…滿滿的都是同類型產品,這種時候你去跟消費者說「我的產品為什麼比其他100種產品好」,成效基本上是做不起來的,因為缺的不是產品,而是有人來告訴他們做出選擇。

找到消費者信任的人,讓這個人把產品介紹給消費者,就像團爸、團媽、部落客、網紅…等都是電商在做推廣佈局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。